1)该试验对特殊疾病人詳、特定地区人群/族群造成的影响。2) 外界因素对个人知情同意的影响。3) 试验过程中,计划向该人群进行咨询。4) 该试验有利于当地的发展,如加强当地的医疗保健服务,提升研究能力,以及应对公共卫生需求的能力。
1)唯有以该弱势人群作为受试者,试验才能很好地进行。2) 试验针对该弱势群体特有的疾病或健康问题。3) 当试验对弱势群体受试者不提供直接受益可能,试验风险一般不得大于最小风险,除非伦理委员会同意风险程度可略有增加。4) 当受试者不能给予充分知情同意时,要获得其法定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如有可能还应同时获得受试者本人的同意。
1)研究人员资格和经验与试验的要求相适应。2) 因试验目的而不给予标准治疗的理由。3) 在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为受试者提供的医疗保障。4) 为受试者提供适当的医疗监测、心理与社会支持。5) 受试者自愿退出试验时拟釆取的措施。6) 延长使用、紧急使用或出于同情而提供试验用药的标准。7) 试验结束后,是否继续向受试者提供试验用药的说明。8) 受试者需要支付的费用说明。9) 提供
1)知情同意应符合完全告知、充分理解、自主选择的原则。2) 知情同意的表述应通俗易懂,适合该受试者群体理解的水平。3) 对如何获得知情同意有详细的描述,包括明确由谁负责获取知情同意,以及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规定。4) 计划纳入不能表遂知情同意者作为受试者时,理由充分正当,对如何获得知情同意或授权同意有详细说明。5) 在研究过程中听取并答复受试者或其代表的疑问和意见的规定。
1)试验目的、应遵循的试验步骤(包括所有侵入性操作)、试验期限。2) 预期的受试者的风险和不便。3) 预期的受益。当受试者没有直接受益时,应告知受试者。4) 受试者可获得的备选治庁,以及备选治疗重要的潜在风险和受益。5) 受试者参加试验是否获得报酬。6)受试者参加试验是否需要承担费用。7)能识别受试者身份的有关记录的保密程度,并说明必要时,试验项目申办者、伦理委员会、政府管理部
1)受试者的人群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种族等)。2) 试验的受益和风险在目标疾病人群中公平和公正分配。3) 拟釆取的招募方式和方法。4) 向受试者或其代表告知有关试验信息的方式。5) 受试者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根据实际回答。机构部分的规章制度以及SOP由机构秘书起草制定、机构办公室主任审核、机构主任批准;专业组的规章制度参照机构制度由专业秘书和研究医生/研究护士起草制定、主研审核、机构主任批准。
为减轻研究者工作负担,保证临床试验质量,研究协调员(ClinicalResearchCoordinator,CRC)可接受授权,在临床试验不同阶段承担非医疗行为的工作。临床试验准备阶段•接受申办者CRA培训,掌握试验方案;•试验物资交付情况确认;•协助确认试验各方职责;•启动会支持、协助启动资料准备。临床试验实施阶段•协助筛选受试者(协助由医院病例筛选受试者);•协助受试者入选
门诊临床试验的质控难点在于医师的管理,原因如下:(1)出诊人员难管理:门诊工作强度大、就诊环境嘈杂,且易产生医患矛盾,故各级医师普遍缺乏出门诊的热情。(2)质控标准不完善:质控指标不够细化,质控对象不能到点、到人、到事,从而未能对门诊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或者质控指标详细合理,但没有指定具体的流程和安排固定的人员去落实和执行。(3)质控工具落后:门诊质控存在于患者就诊的
原因较复杂,多种因素干扰入组问题,比如:1、患者入组标准过于严格。2、试验设施和仪器不完备或丢失受试者。3、团队人员的变动或不足妨碍了入组工作的顺利进行。4、患者需要服用该试验的禁用药物。5、试验期过长。6、由于对试验性质或评估无兴趣,导致受试者不愿意参加试验。7.该试验的适应症极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