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手记:临床试验药物的三次“关键旅行”

作者:精驰医疗 来源:北京精驰医疗 发布时间:2025/10/23 10:08:19

临床试验药房的管理员,也是试验药物在医院的“守护者”。每一天,都见证着这些承载着希望的研究药物,在严密的流程中完成它们的“关键旅行”。

很多研究者只关注用药,却不知药物的交接链,是整个试验质量的“生命线”。今天,就用我的手记,带你看看它们都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完成一次次神圣的交接。

第一次旅行:从“远方”到“家门”——研究中心接收

时机: 项目启动,首位受试者入组前。
场景: 药房来了几个贴着“临床试验专用”标签的保温箱。

  • 我的动作:

    1. 核对“身份证”:检查送货单上的项目编号、药物编号、批号是否与预期一致。

    2. 验明“正身”:查看药检报告,这是它品质的“出生证明”。

    3. 感受“体温”:第一时间查看温度计记录,确保全程冷链没有“掉链子”。温度超标?对不起,整箱拒收。

    4. 清点“人马”:与CRC一起,逐支逐盒清点数量,确认包装完好无损。

    5. 安置“新家”:根据要求,将它们安置在专属的温控药柜(2-8℃或常温),并记录在案。

>> 这一刻,药物的监护责任,从申办方正式移交到了我的手中。

第二次旅行:从“药房”到“病床”——受试者用药发放

时机: 每一位受试者按计划前来用药时。
场景: 研究者开具规范的处方/用药医嘱。

  • 我的动作:

    1. 接收指令:确认处方上的受试者编号、访视周期、用药剂量准确无误。

    2. 执行“双盲”:如果是盲法试验,我只看得到药物编号,确保自己也不会“剧透”。

    3. 再次核对:从药柜中取出对应的药物,与CRC或研究护士共同核对受试者编号和药物信息。

    4. 正式交接:在《药物发放与回收记录表》上双方签字、注明日期。药物,就这样交到了直接面对受试者的战友手中。

>> 这是最频繁也最需谨慎的交接,每一次都关乎治疗与数据。 发出去的,是药;接过去的,是责任。

第三次旅行:从“病床”回到“药房”——用药后的回收与溯源

时机: 受试者每次用药后(尤其是需要回收包装或剩余药物的试验)。
场景: 研究护士将用药后的空盒、剩余药液或未使用的药物送回药房。

  • 我的动作:

    1. 核对“遗迹”:清点退回的空包装数量,检查剩余药量(如果需要),确认与发放记录是否吻合。

    2. 追问“去向”:如果有药物未被使用,必须记录原因:是受试者呕吐了?还是计划更改了?

    3. 记录“终点”:在记录表上完成回收登记。这些空瓶和记录,是证明药物已被合规使用的物证

    4. 妥善“安置”:将回收的药物/包装单独、安全地存放,等待最终由申办方统一销毁。

>> 这一次交接,为每一次用药画上句号,完成了药物生命的闭环管理。


手记尾声:交接的不是药,是信任与证据

这三次旅行,环环相扣,记录表上的每一个签名,都是一次责任的传递。
我们交接的,不仅仅是药物本身,更是:

  • 对受试者安全的信任

  • 对试验数据真实的信任

  • 对GCP规范最坚实的执行证据

所以,下次当你从药房领取或归还药物时,请记得,我们正在共同完成一项精密而神圣的仪式。严谨,就是我们对科学最大的敬意。


关于我
精驰医疗GCP,把复杂流程写成“故事”的临床试验交付讲师。关注我,看见临床研究中那些无声却至关重要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