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是临床试验数据采集的核心工具,其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监管审查的效率。我们将系统阐述CRF的设计原则、填写规范及质量控制要点,为临床试验研究者提供实用指导。
病例报告表是用于记录临床试验中每位受试者全部研究数据的标准化表格,其核心功能包括:
系统收集方案规定的观察指标
确保数据采集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作为原始数据向申办方传递的载体
支持监查员进行数据核查
根据ICH-GCP指南,CRF属于"源数据"的组成部分,需满足:
与源文件(如医疗记录)保持可追溯性
所有修改必须留有稽查轨迹
最终版本需研究者签字确认
科学性原则:
与研究方案完全匹配
包含所有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指标
设置合理的数据采集时间窗
操作性原则:
采用清晰直观的版式设计
使用标准医学术语(如MedDRA编码)
设置必要的逻辑跳转
合规性原则:
符合GCP和监管机构要求
包含必要的声明和签名栏
预留监查员核查记录空间
标准CRF通常包含以下模块:
受试者基本信息
筛选编号和随机号
人口统计学数据
入组日期和研究中心信息
入选/排除标准核查
逐项确认的检查表
不符合标准的详细记录
病史与基线特征
现病史和既往史
合并用药记录
生命体征和体格检查
访视数据
按方案规定的时间点设计
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数据
方案偏离记录
不良事件报告
标准化AE记录表格
严重性、相关性和转归评估
随访措施记录
研究药物管理
发放、回收和依从性计算
药物保管记录
合并用药变更
实时填写:在访视完成后立即完成CRF,最长不超过24小时
字迹清晰:手工填写时使用黑色墨水,字迹工整可辨
数据一致:与源文件(如检验报告)完全一致
完整记录:所有字段必须填写,无数据时标注"ND"(未做)或"NA"(不适用)
错误修改方式:
单横线划改(保留原记录清晰可读)
标注修改原因
修改人签名并注明日期
电子CRF修改:
系统自动记录修改轨迹
需经授权人员操作
不可删除原始数据
符合21 CFR Part 11(FDA)和Annex 11(EMA)要求
具备完善的权限管理和审计追踪功能
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
实时数据核查和疑问管理
自动逻辑检查和缺失值提醒
支持远程监查和数据集中化监查
设计阶段:
多方评审(医学、统计、数据管理人员)
进行试点测试
版本控制和更新管理
实施阶段:
研究者培训(重点讲解特殊填写要求)
双人核对机制
定期数据质量评估
归档阶段:
确保纸质CRF完整归档
电子CRF的长期可读性保障
按法规要求保存期限(通常至少5年)
数据缺失:
对策:设置必填字段,实施实时数据核查
填写不一致:
对策:制定数据字典,统一编码标准
修改不规范:
对策:加强培训,实施定期质量抽查
版本混淆:
对策:严格版本控制,中心化分发
高质量的CRF是确保临床试验数据完整可靠的基础。随着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的普及,研究者需要同时掌握传统纸质CRF和现代eCRF的管理要求。建议各研究中心建立专门的CRF管理SOP,定期开展质量评估,确保数据采集过程符合GCP和监管要求。
如需进一步了解CRF设计的最佳实践或需要定制化的CRF模板,欢迎随时联系交流。专业的CRF设计能够显著提高临床试验的数据质量和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