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病区(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试验药物的储存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受试者安全和数据可靠性。
统一标准:所有病区必须遵循相同的储存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确保药物稳定性。
专人负责:每个病区指定药物管理员,负责接收、储存、发放和记录。
全程可追溯:从申办方→中心药房→各病区→受试者,全程记录药物流向。
盲法保护:如果是双盲试验,需防止储存方式导致破盲(如试验药和对照药分开存放)。
中心药房统一管理:所有试验药物存放在医院中心药房或临床试验专用药房,由专业药师管理。
按需分发:各病区根据受试者访视计划领取所需药物,避免分散储存风险。
优点:
减少各病区储存条件不一致的风险
便于统一监控温湿度
降低药物混淆或丢失的可能性
如果试验规模大或病区距离较远,可允许分病区储存,但必须满足:
统一储存设备:每个病区配备符合要求的冰箱/阴凉柜(带温度监控和报警)。
定期核查:申办方或CRA(临床监查员)定期检查各病区储存情况。
严格记录:各病区独立记录温湿度、取用情况,并汇总至中心药房。
常温药品:10-30℃,湿度≤70%(部分药物要求更严格)。
冷藏药品:2-8℃,使用医用冰箱(禁止与食品混放),配备24小时温度记录仪。
冷冻药品:-20℃或-80℃(如某些生物制剂),避免反复冻融。
特殊要求:如避光、防潮(使用原包装或遮光袋)。
按试验编号、受试者ID分组存放,避免混淆。
盲法试验:试验药和对照药外观一致,分开存放并加锁管理。
高危药品(如细胞毒性药物):单独存放,贴警示标签。
定期盘点:每周/每月核对库存,确保账物一致。
近效期管理:标注"近效期药品",优先使用。
破损/异常药品:单独存放并记录,由申办方决定是否销毁。
专用区域:试验药物单独存放,不得与其他临床药品混放。
上锁管理:仅授权人员(药物管理员、PI)可接触。
监控系统:建议安装摄像头,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温湿度记录:每日至少记录2次(上午/下午),异常情况需报告并处理。
药物接收/发放记录:包括批号、数量、有效期、领用人签字。
受试者用药记录:与病历和CRF(病例报告表)一致。
药物销毁记录:过期或剩余药物需按规定销毁,保留销毁证明。
断电或设备故障:
立即转移至备用冰箱或使用冰袋临时保存。
报告申办方,评估药物是否受影响。
药物破损或污染:
隔离并记录,申请更换新批次药物。
温度超标:
核查超标时长,如超过允许范围(如2-8℃药品短暂升至10℃),需评估稳定性。
监查员(CRA)核查:定期检查各病区储存条件、记录完整性。
药检部门抽查:可能对试验药物进行抽样检测,确保质量。
伦理委员会审查:储存管理是否符合伦理批准方案。
多病区临床试验药物储存应尽量集中管理,如必须分散存放,需确保:
✅ 各病区储存条件一致(温湿度、设备)
✅ 专人管理,权限控制
✅ 完整记录,可追溯
✅ 定期监查,防止偏差
严格按照GCP和试验方案执行,可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保障试验质量和受试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