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药物管理是临床研究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专业科室作为试验药物的直接使用单元,其管理规范性直接影响受试者安全、数据真实性和研究合规性。与常规药品不同,临床试验药物具有研究性质、特殊监管要求和严格追溯需求。
组长:由科室主任或项目PI(主要研究者)担任,负总体责任
药品管理员:指定专职护士或药师,负责日常药物管理
质控员:由研究护士或CRC(临床研究协调员)担任,负责核查记录
角色 | 职责内容 |
---|---|
主要研究者(PI) | 签署药物管理授权表,监督全流程合规性 |
药品管理员 | 接收、储存、发放、回收药物;记录药物使用情况 |
质控员 | 每周核查药物储存条件、使用记录;协助应对监查/稽查 |
双人核对:药品管理员与质控员共同验收
核查内容:
药物名称、规格、批号、数量与《药物配送单》一致性
包装完整性(无破损、泄漏)
冷链药物:查验运输温度记录(需全程2-8℃的需提供温度追踪报告)
拒收标准:
信息不符/包装破损
冷链药物温度超标(如生物制剂>8℃持续超30分钟)
在《科室试验药物专用登记本》记录
电子化管理科室需同步录入临床试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
专用区域:独立上锁药柜/冰箱,贴"临床试验专用"标识
环境监测:
常温药物:温度10-30℃,湿度35-75%
冷藏药物:2-8℃冰箱,配备双温度探头+断电报警系统
每月校准温湿度计,每日记录
药物类型 | 存放要求 |
---|---|
盲法试验药物 | 按随机编号分区存放,遮盖敏感信息 |
对照药/试验药 | 物理隔离存放(不同柜层或容器) |
高危药物(如化疗药) | 专用防泄漏容器,配备PPE(个人防护装备) |
处方审核:仅限授权研究者开具的试验用药处方
双人核对:
受试者编号与随机号一致性
药物剂量与访视计划匹配性
受试者用药日记:发放时指导填写,下次访视回收核查
剩余药物回收:
回收未使用药物及原包装
计算依从性:(发放量-回收量)/应用药量×100%
依从性<80%需记录原因并报伦理委员会
受试者脱落时:立即回收剩余药物,记录回收数量
药物破损/污染:单独密封存放,标注"不可使用"标识
科室预处理:
针剂:折断针头后置于锐器盒
片剂:碾碎后与染色剂混合
集中销毁:
由机构GCP药房统一销毁
保留销毁记录(含药物名称、批号、数量、销毁方式、监销人签字)
试验药物接收记录
储存温湿度监测记录
药物使用登记表
受试者用药日记(复印件)
药物销毁证明文件
实时记录:操作后立即填写,禁止事后补记
修改规范:错误处划横线,标注修改人及日期(禁止涂改)
保存期限:至少至试验结束后5年
每日:检查储存条件、药物外观
每周:核对库存与记录一致性
每月:PI签字确认药物管理报告
问题类型 | 处理措施 |
---|---|
温度超标 | 立即转移药物,报告机构药房评估稳定性 |
药物短缺 | 暂停新入组,申办方补充后恢复 |
盲法破损 | 按紧急破盲流程处理,24小时内上报 |
GCP法规要求
试验方案特定用药流程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
盲法管理注意事项
项目启动前:全员培训
项目进行中:每6个月复训
新加入人员:上岗前专项培训
专业科室的临床试验药物管理需要建立标准化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多层次质控。通过专人管理、实时记录和系统培训,可确保符合GCP要求,保障受试者权益和研究数据质量。建议科室:
配置专用储存设备
实施电子化管理系统
定期开展模拟稽查演练
注:本文依据NMPA 2020年《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编写,具体执行需结合医院SOP和试验方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