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研究中,受试者入选标准(Inclusion Criteria)和排除标准(Exclusion Criteria)的制定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研究的科学性、伦理合规性和数据可靠性。
需明确受试者必须满足的条件,通常包括以下维度:
年龄范围:如“18~75周岁”(需说明是否包括边界值)。
性别:若研究针对特定性别(如前列腺癌研究仅限男性)。
体重/BMI:如“BMI 18.5~30 kg/m²”(避免药物代谢受体重影响)。
诊断明确:
使用国际公认标准(如WHO 2023年XX病诊断标准)。
特定分期/分型:如“II~III期非小细胞肺癌(AJCC第8版)”。
疾病活动度:如“HbA1c ≥7.0%且≤10.5%”(糖尿病研究)。
病程要求:如“确诊后6个月内未接受系统性治疗”。
治疗史:如“对一线标准治疗无效或复发”(肿瘤试验)。
合并疾病稳定性:如“高血压控制稳定(≤140/90 mmHg)至少3个月”。
关键实验室值: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⁹/L”。
肝肾功能:“ALT/AST ≤2.5倍正常值上限,肌酐清除率≥60 mL/min”。
影像学要求:如“至少一处可测量病灶(RECIST 1.1标准)”。
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并承诺完成随访。
地理限制:如“居住在研究中心50公里范围内,便于随访”。
需列出不符合研究条件的受试者特征,通常包括:
合并严重疾病:
如“未控制的心力衰竭(NYHA III~IV级)”、“活动性乙肝(HBsAg阳性且HBV DNA≥2000 IU/mL)”。
过敏史:如“已知对研究药物或其辅料过敏”。
妊娠/哺乳期:育龄期女性需承诺采取避孕措施(具体措施需明确)。
近期用药史:
如“4周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或试验性药物”。
手术史:如“3个月内接受过大手术”。
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如“无法配合研究的重度抑郁症患者”。
司法/行政限制:如“羁押人员或强制治疗者”。
既往治疗失败:如“曾接受过靶向XX通路的药物治疗”。
基线检查异常:如“筛查期ECG显示QTc间期>450 ms”。
科学性与可行性:
标准需基于研究目的(如疗效探索 vs. 安全性评价)和药物作用机制。
避免过于严格导致入组困难,或过于宽松引入混杂因素。
伦理合规性:
排除标准需合理,避免歧视(如非必要情况下排除老年人或特定种族)。
特殊人群(儿童、孕妇)需有明确科学依据才能排除。
可操作性:
量化指标(如实验室值)需明确检测方法和时间窗(如“筛查前7天内结果”)。
避免主观描述(如“研究者认为不适合”需补充具体情形)。
动态调整:
方案修订时需重新评估标准,并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批。
年龄30~70岁,男女不限;
确诊2型糖尿病(WHO 1999标准)且病程≥6个月;
筛选时HbA1c 7.5%~10.0%;
稳定使用二甲双胍≥8周且剂量≥1500 mg/日;
BMI 22~35 kg/m²。
1型糖尿病或继发性糖尿病;
筛选前3个月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GFR <60 mL/min/1.73m²;
妊娠或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已知对GLP-1受体激动剂过敏。
通过清晰、具体的标准,可筛选出目标人群,确保研究数据可靠且受试者安全。标准需在方案中详细定义,并在研究者手册中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