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试验或医学研究中,“知情同意” 和 “知情同意书” 是两个密切相关但不同的概念
定义:
知情同意是指受试者(或患者)在充分了解试验或治疗的目的、流程、风险、获益、替代方案等信息后,自愿同意参与的过程。
核心要素:
信息告知:研究者必须向受试者全面解释试验内容(如目的、持续时间、潜在风险等)。
理解:确保受试者真正理解所提供的信息(可通过问答、通俗语言辅助)。
自愿性:受试者需在无胁迫或不当诱导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形式:
可以是口头或书面,但在临床试验中通常需通过签署知情同意书正式确认。
动态性:
如果试验方案变更或出现新风险,需重新获取知情同意(如“再次知情同意”)。
定义:
知情同意书是记录知情同意过程的书面文件,包含试验的详细信息及受试者签字确认的部分。
核心作用:
法律证据:证明研究者履行了告知义务,受试者自愿参与。
内容载体:详细列出试验的关键信息(如风险、获益、隐私保护、退出权利等)。
格式要求:
需符合伦理委员会和法规要求(如ICH-GCP、FDA/NMPA规定),通常包括:
试验标题、目的、流程。
受试者的权利(如随时退出)。
保密条款和联系方式。
语言必须通俗易懂,避免专业术语。
对比项 | 知情同意(过程) | 知情同意书(文件) |
---|---|---|
性质 | 动态的沟通和教育过程 | 静态的书面记录文件 |
核心目标 | 确保受试者理解并自愿参与 | 作为法律和伦理合规的证据 |
形式 | 可通过口头、书面或多媒体方式 | 必须为书面文件(需签字) |
更新要求 | 需持续进行(如信息变更时重新沟通) | 文件版本需随试验更新(如修订版ICF) |
无效同意:
如果仅让受试者签署ICF但未充分解释(如匆忙签字),则违背知情同意的伦理本质。
特殊群体:
对无行为能力者(如儿童、认知障碍患者),需法定代理人签署ICF,但仍需尽量获取本人 assent(同意意愿)。
文化差异:
在部分文化背景下,可能需要社区或家庭共同参与知情同意过程,但最终仍需个体自愿签字。
知情同意 是保护受试者权益的核心伦理原则,强调沟通与自愿性。
知情同意书 是这一原则的书面体现,用于合规和存档。
两者共同确保临床试验的合法性和受试者尊严,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