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械GCP和药物GCP的区别

作者:北京精驰 来源:精驰医疗 发布时间:2023/6/6 10:27:20

      首先,我们先分清楚什么是医疗器械GCP。医疗器械GCP(英文全称Good Clinical Practice)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过程的规定,包括试验方案设计、实施、监查、核查、数据采集、记录、结果分析及总结报告等。实施医疗器械GCP的目的是:加强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管理,维护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中受试者权益,保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真实、科学、可靠和可追溯。

      那医疗医械GCP和药物GCP有何不同?

      器械临床试验和药品临床试验相同,需要遵循ICH-GCP及各种临床试验相关法规。但由于器械产品特殊性,导致它和药品试验有明显区别。
       1. 产品特殊性
       A.不同系统产品跨度大
      人体的八大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内分泌、神经、运动、泌尿以及生殖系统。
      治疗不同系统的药品,在临床试验操作时区别不大。
      治疗不同系统的医疗器械操作流程迥异,例如体外诊断试剂和植入性器械,试验目标群体和执行人员完全不同;眼科、齿科和大型影像器械,方案设计和评估指标无可比性;有源和无源的医疗器械遵循的标准是两个体系。相对来说,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相关要求是最接近药物的一种。
      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从业人员而言,从事其未曾涉足的医疗器械产品的临床试验,往往需要从0开始。举例说明:植入性器械资深从业者可能完全不了解体外诊断试验怎么做。既往从事眼科产品的人员,遇到CT/MRI类产品可能无从下手。
      B.产品有效性依赖医生操作
药物从口服、肌注、静脉注射等不同途径进入人体,不因不同医生或护士操作而对药物疗效有所影响。
      而医疗器械尤其是植入性医疗器械,不同医生手术操作,很可能导致疗效的截然不同。
      换言之,如果某药品有效,只要临床试验设计合理,其结果也会是有效的;但对于医疗器械,特别是与手术相关的,若参与临床试验的手术医生未接受规范的医疗器械操作培训,则手术过程中很可能发生问题,造成医疗器械疗效不好的假象。
      C.产品更迭快
药品life cycle往往能有10-20年甚至更长;而医疗器械更迭则是2-5年为一个周期。这一代产品可能刚结束临床试验,下一代产品就已推出,这直接影响到企业临床试验的期望值和整体战略安排。
      2. 临床试验差异
      A.临床试验设计
      药品临床试验设计不外乎设定为对照、双盲、随机等,根据药品临床试验难度可有中心实验室、IVRS/IWRS系统等。虽然药品研究方案经常超过100页,但涉及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内容较少。
      而医疗器械受条件限制,经常难觅对照品,有时因涉及手术操作,几乎不可能双盲。因此,大多数器械产品临床试验设计相对简单,某些产品只能做单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篇幅相对较少。
      B.法规完整性
      经多年发展,药品法规相对健全,CDE(药品审评中心)也相对更具经验。
      由于医疗器械创新速度较快,医疗器械法规无法及时更新完善,造成法规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导致实际执行中的各种问题。
      C.公司SOP和内部流程
      药厂SOP已相当完善,覆盖临床试验大部分操作。
      而器械公司大部分规模较小,大部分SOP只能覆盖技术操作环节。
      对于不少初创型医疗器械企业而言,由于医疗器械试验尚未大规模切实开展,企业内部流程更是问题重重:器械公司分工相对粗放,临床试验职责划分归属不明确,不少医疗器械公司未设临床部且未建立清晰简洁的SOP流程。
       D.管理团队
      各药企已基本建立强大的团队:临床科学家、注册、数据、统计、执行、安全、项目管理等各方面专家。
      大多数医疗器械公司的临床试验为外包,内部少有完整的临床试验团队进行临床试验。
      E.人员专业素养
      药品临床试验在国内近20年的发展,造就了大批富有经验的高素质从业人员。
      因医疗器械繁杂而造成临床试验项目关注点不同、可复制性不佳。而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人员工资明显低于药品临床试验人员,造成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人员流失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