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资金支持社会办医提升服务
近日,国家财政部官网挂出一则重要通知——《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2019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今年国家的医疗补助资金预算,做出了详细的规划。
按照《通知》表述,在整个2019年里,国家将共计投入37.9亿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县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以及“社会办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这三大领域的发展。
其中,在“支持社会办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面,中央财政将预计投入30000万元参与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像这样涉及“社会办医补助预算”的内容,在以往国家发布的预算文件中是比较少见的。可以说,今年,国家真是码足了劲在 “促进社会办医进一步发展”。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外,《通知》还公布了《 2019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分配表》。纵观全表,在各省的补助分配上,山东省获得的“社会办医”资金最多,总共有2200万元,这可能与山东省民营医疗机构数量较多有关。
中小型民营医院即将面临挑战
毫不夸张地说,国家目前正在插手的“社会办医”和“分级诊疗”,是在为大医院“减流”的同时,养成一批地域内知名的“龙头”民营医疗品牌。虽然不能说得不到补助就必然会走向,但这样的模式,却必定会让更多的中小型民营医院担受压力。
如今,中国的社会办医正处于激动人心的行业转折点上。搭上政策的顺风车,解决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可以说是2019年,“民营医疗行业”对每一位有经验的管理者下的一封精彩绝伦的挑战书。
所以小编预测,接下来国家对民营医疗行业的补助,特别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补助”还会倒向大型设备、“互联网+”、有民营医院参与的医联体,或是家庭医生签约方面。未来的路究竟会怎样?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实践。
功能医学为民营医疗行业探索新路
健康中国新形式下,民营医疗行业要转变传统发展理念,从关注疾病转向关注健康;转变医疗服务模式,从在医院坐等病人看病,转到对群众‘院前—院中—院后’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关注。
“院前”体检,重视健康筛查,预防慢性疾病;“院中”管理,聚焦住院病人,打造患者快速康复通道;“院后”随访,定期健康筛查,评估健康状况。可以考虑通过增加设备等硬件投入以及改善服务流程等“软服务”为患者体检提供基础保障。
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疗健康机构引进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仅需5分38秒即可检测人体九大系统220项系统功能值,快速、准确预警早期疾病风险,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
通过对不同人群的早期筛查,制定针对性强、涉及面广的个性化体检套餐,对亚健康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所以,我国的民营医疗行业应站在为域内百姓谋健康福祉的潮头,通过关注院前体检、聚焦院中治疗、落实院后随访这三个维度的有效干预,对阻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帮助群众实现“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不得大病”的目标,在捍卫百姓健康的战场上,写下更加光辉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