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布一项研究称,德国一份四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病例证明,病毒可由无感染症状患者传染他人,这将使病毒控制更加困难。但不到一周时间,《科学》网(Sciencemag)2月3日报道称这一结论受到质疑,因其流行病调查信息采集或并不严谨,该“无症状”患者实际上已有发热症状,从而影响最终判断。
Sciencemag发布的关于这一份研究的质疑引发多家媒体讨论。2月5日,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刊文转述这篇文章观点,称“新型冠状病毒在出现症状前可传播”这一结论存在缺陷。但2月4日纽约时报以“专家担心尽管没有症状表现,新型肺炎仍会传播”为题发表评论指出,无论这份研究是否有缺陷,并不能减轻或消除大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人们仍需提高防范力度。
纽约时报认为,“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会传播病毒是本次疫情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话题,如果被证实是真的,那么减缓疾病的传播将会非常困难。因此,尽管这份德国的研究受到质疑,很多专家仍认为,无症状或症状轻的患者的传播可能性不能被忽视。
究竟哪儿出了问题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原始信息:
据Livescience网站报道,德国一名33岁健康男子于1月24日出现喉咙痛、发冷和肌肉疼痛,并很快出现发烧。该男子就职于德国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他最近没有出国旅行,但在他开始出现症状四天前,他与一位来自中国上海的女同事开了一个商务会议。开会时,这位女士看起来身体很好,没有感染的迹象,但在回中国的航班上生病了。1月26日,她被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呈阳性。
这一案例促使官员们追查这位上海居民出差期间接触过的所有人,包括这位33岁的德国男子。1月27日进行的测试显示,该男子检查结果也呈阳性。与此同时,在该公司工作的三名德国人也检测阳性。在这三名员工中,只有一人与该中国女士有过接触。这表明,这名德国男子至少感染了他的两名同事,也是在他出现明显症状之前。
研究作者写道,这份报告显示,这种新型病毒感染似乎是在这名上海人的无症状潜伏期内传播的。因此,无症状人群是新型病毒感染的潜在来源,需要重新评估当前的疫情传播动态。
研究结论“错”在哪里?
据Sciencemag网站报道,研究作者之一,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医学中心Michael Hoelscher说,该研究信息仅来源于四名德国患者,他们说这名中国女同事似乎没有任何症状。随后,德国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和巴伐利亚州的健康和食品安全管理局与这位中国女士通电话得知,她在德国期间确实有症状。据知情人士透露,她感到疲倦、肌肉疼痛,并使用了退烧止痛药扑热息痛。
随即,科赫研究所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致函澄清事实,还向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伙伴机构通报了新信息。
研究另一名作者,柏林查里泰大学医院病毒学家Christian Drosten说,这种情况令人遗憾,但并不代表是个错误。我们起初联系不到这位中国女士,但我们都认为必须尽快沟通。Hoelscher也表示,研究应更清楚地说明这名女士是否健康的信息来源。
同行专家如何评论
哈佛陈氏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家Marc Lipsitch评论,不与患者交流就称一个病例为“无症状”是有问题的。然而,在紧急情况下,我们通常不可能和所有人交谈。大家都处于高强度的状态之下,都试图尽早了解真相造成这一后果,而不是有人故意粗心大意。
相对的,瑞典公共卫生局反应就不那么仁慈,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缺陷和错误: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感染这一信息来源缺乏科学支持,而这样一份存在问题的研究就这样被发布了。
多伦多大学传染病专家Isaac Bogoch也认为,“无症状”意味着零症状,就是感觉很好,要用这种结论就需要很小心。
Lipsitch补充,鉴于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危机日益严重,各项研究数据快速更新发布,即使是有同行评议的研究也应多加注意。在疫情爆发期间,同行评议要比正常情况要宽松,同时进入研究的数据质量也很不确定。
“无症状”患者究竟会不会传播病毒?
世卫组织官网发布,基于现有数据,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由已出现症状的患者传播。
世卫组织已了解到感染者有在出现症状之前传播的可能性。根据对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的观察,其他冠状病毒通过无症状患者传播的情况非常罕见。因此,无症状患者可能不是病毒主要的传播者。咳嗽或打喷嚏的人更容易传播病毒。
2月5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发布,其中明确指出,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解释,从目前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来说,主要是和患者密切接触者,家庭成员发生得更多一点。这种病人本身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比如发热、乏力、肺炎,但是如果做咽拭子检查的话,核酸是阳性的,我们把他定义为无症状感染者。
李兴旺解释说,从发病机制来讲,这样的患者既然带有病毒,就可能会造成传播,但是从情况来看,既然患者是无症状感染者,相对病情偏轻,病毒量的多少和病情轻重还是有一定相关性的,就是说病毒量会比较少,因此在传播能力上会比重症患者的弱一点。
也许正如纽约时报评论所说,不论这份期刊报告中有什么不准确之处,许多专家主要依据他们从中国的同事得到的信息,仍然担心新型冠状病毒有通过“无症状”的个体传播的风险。
这一观点也和科学网采访的柏林查里泰大学医院病毒学家Christian Drosten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注意力都放在了病情明显及严重的患者身上,但是德国四个病例都有非常轻微的感染。很多患者可能是这样,却往往误认为普通感冒或是“无症状”,这可能助推了病毒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