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P知识100个问题-第六章

作者:精驰医疗 来源:北京精驰 发布时间:2024/9/10 9:30:15


81、在临床试验中是否允许受试者服用伴随用药?


伴随用药是指在临床试验中被受试者与试验用药品同时服用的药物。所有试验中伴随用药 的情况(性质、剂量、病因、起止日期)均须详细记录。服用伴随用药的原则是在试验中使用的 伴随用药不能影响对试验用药品的评估。例如在评价一个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疼痛的试验中患者不能同时服用阿司匹林。


在不影响试验用药品的前提下服用伴随用药是允许的。在试验方案中应明确规定哪些药品可以同时服用,哪些药品不能同时服用。有时,不影响试验用药品的药物也被列入禁用的范围, 研究者可以对此提出置疑。可一旦试验方案定稿,即使研究者认为某些要求并不恰当,也必须 严格遵守。


有关伴随用药的一个大问题是当患者服用了非处方药而没有及时向研究者报告。另外,非药物治疗同样会影响试验结果。例如:一些患者接受了物理或针灸治疗而另一些患者没有,于是,不同患者对试验用药品的反应会因伴随治疗的不同得出不同的结果。


在健康受试者参加的试验中(如Ⅰ期临床试验),应统一受试者的食品和饮料标准,因为饮食有可能影响试验用药品的吸收。


管理当局会要求检查试验中受试者服用的伴随用药的名录,并将其与受试者的病历和其他原始资料相核对,以确定所有有关试验用药品疗效的结论与患者服用的伴随用药无关。


 


82、如何将试验用药品发给受试者?


外国管理当局在最近对临床试验的视察中发现部分试验用药品的发放存在问题,例如由研究护士或试验协调员向受试者发放药品就存在问题。通常在临床试验中应由药房保管试验用药品。对于具备发药设施的医院这样做比较方便。应当指定一个药师来负责试验用药品的发放和保管所有当地法律和 GCP 要求的有关试验用药品 的记录。尤其应当注意试验用药品多半为未上市产品,服用必须有研究者处方。当由研究者负 责发放试验用药品时,应确保药品的贮存符合要求安全可靠。什么时间向谁发放了多少药品应被精确记录,这也就是药品计数。


 


83、如何入组受试者?


试验方案应严格定义什么样的受试者可以入组(入组标准),什么样的受试者不能入组(排除标准)。在选择患者时应严格检查入组/排除标准是否符合。如果入组了不合格的受试者,不但蒙 骗了伦理委员会,而且一旦受试者出现了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也会因此得不到申办者的赔偿。 此外,当用此试验结果向管理当局申请新药上市许可时,会因违背试验方案入组了不合格的受 试者而使申请遭到拒绝。


入组受试者的方法很多。在健康受试者的试验中(Ⅰ期试验),研究者可以在当地报纸或刊物上登载广告招募。在美国,已开始有人在因特网上做广告招募受试者。还可以考虑电台或电 视广告。大部分机构会定期进行健康志愿者体检以保持一份可随时使用的志愿者名单。


保存一份患者诊断目录(DiagnosticIndex,DI)是用于筛查受试者参加某项试验资格的另一个有效方法。DI 是一个简单记录有患者姓名和特点的文档或计算机系统,通过输入符合入组 条件的一些关键词,在此系统中搜索可用于筛选的患者。虽然使用 DI 省时方便,但对于进行常规试验的研究者来讲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其他一些可用于入组受试者的方法还有:


·在门诊或手术室张贴布告;


·根据性别/年龄登记表,向可能的受试者直接发邮件;


·对所有就诊患者进行普遍筛选(例如在一项高血压试验中,测量所有≥40 岁的患者血压);


·在门诊等待合格受试者前来就诊(如已感染患者);


·建立专科、专病门诊(如哮喘门诊)。


GCP 要求所有用于招募受试者的方法在开始实施前均应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而且应得到伦理委员会对广告和布告定稿的书面批准。


试验入组受试者的方法各不相同。有时在试验开始前即可确定全部受试者,有时须随着试验的进展逐渐入组受试者。对于后一种情况,研究中心能否准确预测受试者人数至关重要。如 果入组工作被延误致使申办者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受试者入组计划,会给下一步试验的实施造成很大困难。入组的延误会推迟整个新药研发过程,并最终导致新药上市时间的延迟。


 


84、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受试者入组因难?


导数入组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可分为:试验本身的问题、研究中心的问题和一些不可预见的原因三类。下表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原因:


 


试验自身问题


研究中问题


不可预见原因


试验方案不实用


研究者没有足够时间


医院管理系统发生变化


试验方案与常规操作不符


其他试验人员对试验无兴趣,改换工作或不能承担额外工作


试验启动延误,如伦理委员会批准延迟、试验用药品未按时运到


患者入组标准过于严格


由于普遍缺少人力资源而在最后一分钟取消部分床位


电视/刊物对试验点、研究者、申办者或临床试验的报道


由于对试验性质或评估无兴趣,导致受试者不愿参加试验


同一个中心同时进行另一个竞争性试验



试验期过长


受试者不适合在该中心就诊



适应症极为少见


错误地估计了受试者数量或在选定的试验点找不到需要的患者类型



 


85、受试者是否可自愿退出试验?


根据“赫尔辛基宣言”的宗旨,受试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退出试验而不必有任何原因。但是,由于退出的原因有可能影响对试验用药品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因此最好劝说受试 者能进行末次评估。以明确退出的原因并将其记录在病例报告表中。


 


86、研究者是否可终止某一受试者参加试验?


当研究者认为继续参加试验对患者无益时,可终止某一受试者的试验治疗。实际上,有些受试者不能按期随访,不能按照要求服药,接受试验治疗依从性差。当研究者终止某位患者继续参加试验时应将原因详细记录在病例报告表中。 试验方案中应说明如何随访被终止试验或自愿退出试验的受试者的步骤。


 


87、什么是研究者通报?


研究者通报是指申办者针对特定的严重不良事件而向研究者告知的方式,主要涉及的是所有“未预期的”(unexpected)且怀疑与试验用药品有关的(suspected)严重不良事件,或者是可 能对病人造成明显危害的事件。“未预期的”是指不良事件在研究者手册中未阐述或与其不一致。 研究者通报程序是基于 ICHGCP 原则而制定的。必要时,研究者应告知伦理委员会。


 


88、如何储存试验用药品?


试验用药品最好储存在药房并应由专门指定的药师进行发放。当试验用药品由研究者直接发放时,应将其储存在安全上锁的地方。药品的储存条件—定要符合要求,即保证适当的温度湿度等。应由申办者向研究者提供有关药品储存条件的资料。应限制可接触到试验用药品的人 员人数。在发药前研究者应给每位受试者处方。


所有从申办者处收到的材料均应详细记录,这是药品计数的一部分——一个重要的 GCP 要求。还应详细记录药品发放给每位受试者的情况(哪种包装、什么时间、发给谁)。应指导受试 者在每次随访时返还所有空盒和剩余药品,用以评估受试者的依从性。


当试验用药品必须储存在冰箱或低温条件下时,应常规进行温度测定并记录结果。这可以 向申办者和管理当局证明药品保存良好。


 


89、什么是中心实验室?


在多中心试验中,为避免因使用不同的实验室中不同的仪器以及检测人员的不同而造成的各个实验室结果的差异,将所有试验点采集的血样或尿样统一送至一个实验室进行处理分折和 报告,此实验室即为中心实验室。


 


90、试验中如何采集血样?


实验室检测常为未上市药品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评估的一部分,血样用于临床生化和血液学检验,有时还可用于测定试验用药品浓度。除安全性评估外,实验室检查还可评价疗效(如糖尿病试验中的血糖水平)。


可用多种方法采集血样。通常使用注射器或真空管。承接大项目的实验室多用真空管。一般应向研究者提供一个采血包,包括一个包装盒、一组标签、一个针头、一个注射器盒及一些 采血管。每个采血管均已被抽真空并用橡皮塞密封,其上均贴有标签,采血后放入包装盒直接运至实验室。有时在运输前应先将血样离心分离。


血样的质量至关重要。试验协调员有责任保证血样的采集和运输符合要求。有关血样的常 见问题如下:


·采样设备不合要求;


·采样时间不正确或不符合空腹要求;


·血样被放置在过热的温度下或运输时间延迟;


·采血管标签错误或没有标签;


·血样或文件未标记时间或受试者的唯一编码;


·血样的采集量不正确(过少或过多)。


 


91、对中心实验室有关资料有哪些要求?


在使用中心实验室对样本进行分析的试验中,不要求研究者从实验室获得专用资料。但是,研究者仍须审阅实验室数据并对显著异常的结果给予评估。 如果使用当地的实验室,申办者会要求研究者获得实验室测得的正常值以及该实验室接受定期质控的证据,还可能需要得到分析方法的有关资料。由于不同试验点的实验室可能用不同 的方法检测相似的标本,因此,当数据来自不同的试验点时,就应确保每个试验点使用类似的 方法进行检测。


试验协调员可以协助实验室搜集 GCP 要求的基本实验室文件。


 


92、实验室样品应储存在何处?


试验方案中应明确指出在实验室采集样本后如何储存,包括储存条件。当样品要求冷冻或冷藏储存时应特别注意。如要求冷藏,应定期检查冰箱温度并记录结果。通常还要求在冰箱上 安装报警装置,在温度高于或低于要求时警铃报警。这有助于确保在试验分析前不丢失有价值 和惟一的实验室样本。


 


93、什么是问题查询表?


问题查询表是数据录入部门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对病例报告表的内容不详或有疑问时,向病例报告表填写方发出的质询表。


 


94、什么是研究者会议?


在多中心试验启动前,可以召集各个中心所有试验参与者召开研究者会议,其作用形同于试验启动访视(TrialInitiation Visit),其主要议程应包括如下内容:


(1)   试验概述


·试验目的;


·试验用药品介绍,包括非临床与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信息(研究者手册)。


(2)GCP 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获得知情同意书的正当程序;


·与伦理委员会联络的要求;


·严重不良反应处理及报告的要求,包括研究者通报。


(3) 试验方案介绍


·入组/排除标准;


·主要试验操作步骤和随访程序(试验流程图);


·试验文件介绍(病例报告表、患者服药记录卡片等);


·试验进度计划(入组、统计、总结的具体计划时间);


·实验室检查步骤介绍(对仪器设备以及血样的采集、储存和运输的要求等);


·其他特殊试验要求介绍。


(4) 填写和改正病例报告表(CRF)介绍


·详细介绍 CRF 的填写要求,包括如何改正错误数据、常见的典型问题、如何避免和纠正问题数据(Query);


·完成填写及传送 CRF 的时间要求。


(5) 介绍试验用药品的处理和药品计数的要求


·接收药品的程序(接收时核对药品运输条件和数量);


·正确的储存条件;


·药品发放规定和发药的记录;


·药品计数程序和记录追踪;


·紧急破盲和再订药程序。


 (6) 试验监查的要求


·监查的频率、时间以及对地点和直接查阅原始资料的要求;


·针对特定试验的原始资料的定义(包括种类和内容)和保存地点;


·基本原始资料的记录要求(记录入组时间、试验题目、病人编号、以及每次随访的随访编 号、日期、既往病史、现病史、不良反应、合并用药、获得知情同意书、试验相关记录等)。


(7) 文件的归档和保存


·在试验期间正确保管研究者文档的程序规定;


·确保在稽查和视察时可直接查阅原始资料;


·在试验结束后对试验文档的保管要求。


 


95、如何将按 GCP 完成的临床试验资料呈送 CFDA?


临床试验完成后,参加临床试验的单位须写出总结报告,由牵头单位汇总,分别加盖各单位公章,交研制单位,由研制单位上报 CFDA。


 


96、视察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根据其出现的频率,可分为以下几种:


·违背试验方案;


·试验记录不完整;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缺失或日期、签名有误;


·不良事件的报告不规范;


·药品计数不全。


 


97、CFDA 对伦理委员会书面记录要求保存多长时间?


记录应保存至临床试验结束后 5 年。


 


98、中国 GCP 中,伦理委员会的答复意见可有几种?


其意见可以是:


·同意;


·作必要的修改;


·不同意:


·终止或暂停已批准的试验。


 


99、什么是 EDC?


EDC 是 ElectronicData Capture 的英文缩写,即电子数据采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许多全球化的现代制药企业,正在逐步实现 e-business,即电子商务,临床研究部门作为其重 要部门之一,也正逐步实现 e-clinic,即电子临床研究,EDC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EDC 主要应用于药品临床试验中,在试验点用一台预先安装好特殊软件并可以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即 eCRF)来替代长久以来一直使用的需要研究者填写的病例报告表。研究者通过上网与中 央数据库联络,下载该试验点的电子病例报告表(eCRF),同时可以收到有关前次传去数据的问 题查询表(DQF),在数据输入完成后,研究者再将数据传输回去。如果网络速度允许,研究者可 以在线完成。试验监查员在做完 SDV 后,可以通知中央数据库并冻结数据,数据库在收到通知 后,通过识别可以自动产生相关数据问题查询表,发送给研究者及试验监查员,或者对无疑问 的数据锁定。


应用 ECD 将会为研究者及申办者带来极大的益处。首先,对于研究者来说,使用 EDC 不仅仅节省了试验相关文件存放的空间(如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等),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省去许多 原来需要重复填写的内容(如患者编号、姓名缩写等等),减轻了工作负荷,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由于软件中已经预先设置好了一些质量控制的标准,当研究者在输入错误信息时,系统 会立即提醒研究者需要复查或报告的项目,从而使得数据输入的速度及准确性提高,也使得研 究者与试验监查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得到提高。我们可以这样说,它不但缩短了试验数据锁定 (DatabaseLock)的时间,可由原先的数周缩短到数天,将来,随着各方面技术的提高,时间将 会缩短到数小时以内,而且提高了监查员和数据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及经 费。由于数据问讯表得以及时解决,因而使得试验数据的质量大大提高,进而大大缩短了试验 结束后获得统计结果的时间。


另外,EDC 也是比较安全的操作系统。使用者根据不同的授权,只能对其进行事先约定的操作。没有相应的授权就不能对数据进行修改,甚至不能进入该系统。系统也会自动记录数据的 修改时间及次数,并要求记录修改原因,以便于查证。


总之,EDC 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提高了试验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避免了 试验数据的丢失,而且适时控制了试验质量(如对违背试验方案的快速反应等),大大地减少了 研究者、监查员、数据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了试验管理的工作效率。


 


100、什么是 IVRS?


IVRS 是英文单词 InteractiveVoice Response System 的缩写,即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 许多跨国公司在临床试验中引入此项技术,使研究者仅仅通过按键话机拨打免费电话,即 可与试验药品管理中心直接取得联系,完成患者录入、随机、药品分配及药品再供应等操作,试验管理人员以及试验监查员可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获知研究中心患者入组情况。 该系统根据相应试验方案设计,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时刻都可获得精确的患者入组人数,以达到准确、及时的药品供应/再供应,避免了原先人工估计导致的药品浪费或供应短缺。 该系统操作简便,并有汉语普通话及广东话语音设置,使用者根据语音提示就可完成相应的操作,并在结束后收到系统发来的确认传真。


在临床试验中应用 IVRS,使得繁琐的药品供应工作得以简单化、精确化,它不仅方便了研究者,同时也使得试验药品管理科学化,方便试验管理人员时刻掌握试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