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的“基石”:如何科学判断与妥善管理原始资料

作者:精驰医疗 来源:北京精驰医疗 发布时间:2025/9/26 10:59:01


在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原始资料 被誉为数据的源头和基石。它不仅是重建试验过程、验证数据真实性的唯一依据,更是接受监管机构(如国家药监局NMPA、美国FDA)核查时的核心证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研究人员常常面临一个困惑:“这份文件到底算不算原始资料?我该如何判断?”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个清晰、可操作的判断框架,并阐述妥善管理原始资料的最佳实践。

一、 核心定义:什么是原始资料?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其官方定义。根据ICH GCP E6(R2)指南,原始资料是指:

“临床试验中所有的原始记录、文件和数据,这些是重建和评估该试验所必需的。”

简单来说,原始资料是记录临床发现、观察结果和活动的最初载体,它是在行为发生之时或之后立即记录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 黄金法则:判断原始资料的三个关键标准

要准确判断一份文件是否属于原始资料,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核心标准:

标准一:首次性与直接性

  • 问题: 这份文件是该信息首次被记录下来的地方吗?

  • 示例:

    • 是原始资料: 医院病历中的病程记录(医生首次记录受试者出现头痛)、化验室的仪器打印出的带有时戳的化验单

    • 不是原始资料: 将上述病程记录中的信息誊抄到病例报告表(eCRF)中,eCRF就不是原始资料。它是“转录”后的数据。

标准二:可追溯性与可重建性

  • 问题: 仅凭这份文件,能否独立地重建试验中的某个关键活动或数据点?

  • 示例:

    • 是原始资料: 受试者日记卡(由受试者亲自填写服药时间、症状感受),它直接反映了受试者的行为和自我评估。

    • 需谨慎判断: 一份只有勾选项而没有研究者签名日期的手写筛查表,可能缺乏足够的可追溯性。完整的原始资料应能体现 “谁、在何时、做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

标准三:归属性与可归因性

  • 问题: 这份文件上的信息能否明确归属到具体的个人或系统?(即符合ALCOA+原则)

  • ALCOA+原则要求原始资料应具备:

    • 可归因性: 记录者是谁?(如医生签名、电子系统登录账号)

    • 易读性: 记录清晰可辨。

    • 同时性: 记录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尽可能接近。

    • 原始性: 是第一手记录。

    • 准确性: 数据真实无误。

  • 示例:

    • 是原始资料: 一份有研究者签名和日期的知情同意书,它归因于该研究者,并证明了知情同意过程在入组前完成。

    • 不是原始资料: 一份未签名的、无法追踪何人所做的会议笔记。

三、 常见场景辨析:是,还是不是?

文件类型 是否属于原始资料? 判断理由与注意事项
医院电子病历(EMR)中的病程记录、护理记录 医疗行为的首次、直接记录。需确保其电子签名系统符合GCP要求。
化验室/影像科出具的正式报告(带机构抬头) 检验/检查结果的首次、权威记录。
受试者日记卡 受试者主观感受和行为的首次记录。需在试验启动会中培训受试者如何正确填写。
病例报告表(CRF/eCRF) 不是 是从原始资料转录数据的工具。其本身不是源头。
源数据核对表(SDV Worksheet) 不是 是监查员用于核对CRF与原始资料一致性的工作文件,非试验活动本身的记录。
研究者文件夹(ISF)中的协议、履历等 不是(但至关重要) 这些是试验的支持性文件,证明了人员资质和试验合规性,但它们不是记录试验活动中产生的数据的原始资料。

四、 最佳实践:原始资料的管理要点

  1. 提前规划: 在试验启动前,申办方/CRO应与研究者共同明确并记录在《原始资料清单》中,哪些文件将作为本试验的原始资料。这能统一全队的认知。

  2. 保持一致: 确保原始资料中的信息与CRF中的数据100%一致。任何修改必须划线、签名、注明日期并说明理由,保持原始记录清晰可辨(即“良好文档规范”)。

  3. 安全存储: 原始资料必须按照GCP和机构规定进行长期、安全的存档,以备核查。

结论

判断一份文件是否属于原始资料,并非凭感觉,而是依据一套科学的逻辑框架。紧扣 “首次记录”、“可重建事件”、“可归因” 这三大标准,绝大多数情况都能迎刃而解。建立对原始资料的敬畏之心和严谨的管理习惯,是保障临床试验数据完整性、可靠性的生命线,也是每一位临床研究从业者的核心职责。


确保临床试验从源头合规是成功的基础。若您的机构在定义原始资料、建立原始资料管理SOP或准备相关资质备案方面需要专业支持,我们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可为您提供从体系搭建到人员培训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欢迎联系我们,共同守护临床研究的质量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