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试者鉴认代码表有哪些编码方式

作者:精驰医疗 来源:北京精驰医疗 发布时间:2025/6/16 9:32:05


受试者鉴认代码表(Subject Identification Code, SIC)是临床研究中用于替代受试者真实姓名、保护隐私的唯一标识符,需确保可溯源性且符合GCP规范。以下是常见的编码方式及具体示例:


1. 中心编号 + 序列号

  • 格式:中心编号-序列号

  • 示例:BJ-001、SH-102

  • 适用场景:多中心研究,需区分不同研究中心入组的受试者。

  • 特点

    • 中心编号通常为字母缩写(如北京BJ、上海SH)。

    • 序列号从001开始递增,避免重复。


2. 研究缩写 + 随机号

  • 格式:研究缩写-随机号

  • 示例:TAS-358、GLP-724

  • 适用场景:单中心或需要隐藏入组顺序的研究。

  • 特点

    • 研究缩写为方案名称简写(如TAS代表某肿瘤试验)。

    • 随机号可通过计算机生成(如3~6位数字),避免推测受试者入组时间。


3. 入组日期 + 序号

  • 格式:年月日-序号 或 年Julian日-序号

  • 示例

    • 20240615-01(2024年6月15日第1例)

    • 2024168-03(2024年第168天第3例,Julian日期)

  • 适用场景:需要快速识别入组时间的研究。

  • 特点

    • 日期格式需统一(建议YYYYMMDD)。

    • Julian日期(1~366)可缩短代码长度。


4. 分层/队列编号 + 个体号

  • 格式:分层代码-个体号

  • 示例:A-005(队列A第5例)、H-012(高剂量组第12例)

  • 适用场景:分组或分层随机化研究。

  • 特点

    • 分层代码可代表治疗组(A/B/C)、剂量组(L/M/H)或疾病亚型。


5. 出生日期 + 性别 + 序号

  • 格式:DDMMY-性别-序号(性别:M/F/U)

  • 示例:150584-M-02(1984年5月15日出生男性,第2例)

  • 适用场景:需关联人口学特征的小型研究。

  • 注意:需确保出生日期不直接暴露受试者年龄(伦理风险)。


6. 哈希加密代码

  • 格式:HASH(姓名+出生日期) 或 HASH(身份证后6位)

  • 示例:7A3B9C(通过SHA-1等算法生成)

  • 适用场景:需高度隐私保护的研究。

  • 特点

    • 不可逆加密,仅研究者通过密钥溯源真实身份。

    • 需保存密钥文件并严格限制访问权限。


7. 复合编码(混合多种信息)

  • 格式:中心-年份-随机号-分组

  • 示例:BJ-24-589-A(北京中心2024年第589例,A组)

  • 特点:信息全面但代码较长,需平衡实用性与隐私性。


选择编码方式的注意事项

  1. 唯一性:确保每个受试者代码不重复。

  2. 可溯源性:研究者能通过代码表快速关联受试者真实身份(代码表需加密保存)。

  3. 简洁性:避免过长(建议不超过10~12字符)。

  4. 符合伦理:代码中避免直接包含姓名、完整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


示例:受试者鉴认代码表(部分)

受试者真实姓名 鉴认代码 生成规则 备注
张三 BJ-001 中心编号+序列号 北京中心第1例
李四 TAS-358 研究缩写+随机号 随机数生成
王五 20240615-01 入组日期+序号 2024年6月15日第1例


通过规范化的编码方式,可有效保护受试者隐私,同时满足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