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数据(Source Data)是指临床试验中最初记录的信息,是研究者、受试者或临床试验相关人员在研究过程中直接观察、测量或收集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是后续所有分析、报告和监管审查的基础。
根据ICH-GCP(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中国GCP的规定,源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可追溯。
源数据可以存在于多种载体上,包括但不限于:
医疗记录(如门诊/住院病历、护理记录)
实验室检查报告(如血常规、生化检验、影像学报告)
电子数据(如电子病历系统、可穿戴设备采集的数据)
受试者日记卡(如药物服用记录、症状记录)
研究者观察记录(如不良事件记录、疗效评估表)
监管核查的基础:药品监管部门(如NMPA、FDA)在核查临床试验时,会重点检查源数据是否真实、完整。
确保数据可靠性:源数据是临床试验数据库(如EDC系统)的输入来源,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支持数据溯源:在数据质疑(Query)或稽查(Audit)时,必须能追溯到原始记录。
源文件(Source Documents)是指包含源数据的原始文件、记录或电子存储介质。它是临床试验数据的第一手记录,通常由研究者或研究团队直接填写或生成。
常见的源文件包括:
受试者筛选与入组文件(如知情同意书、筛选失败记录)
病历和病程记录(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
实验室报告(如血液检测、心电图、影像学报告)
药物管理记录(如药物发放、回收、依从性记录)
不良事件(AE)和严重不良事件(SAE)报告表
受试者随访记录(如访视记录、电话随访记录)
根据GCP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源文件的管理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真实性:数据必须如实记录,不得篡改或伪造。
完整性:所有关键数据必须完整保存,避免遗漏。
可溯源性:任何数据的修改必须留有痕迹(如电子系统的审计追踪)。
保密性:受试者隐私需得到保护,源文件应妥善存储。
源数据是内容,即原始信息本身(如某次访视的血压值)。
源文件是载体,即记录这些数据的媒介(如病历本、电子表格)。
示例:
源数据:受试者A在第1次访视时的血压值为120/80 mmHg。
源文件:该数据记录在受试者的病历本或**电子健康档案(EHR)**中。
随着数字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采用电子源数据(eSource)和电子数据采集(EDC)系统:
eSource:直接从电子设备(如电子病历、可穿戴设备)获取的源数据,减少人工转录错误。
EDC系统:用于录入和管理临床试验数据,但必须确保与源文件一致。
监管要求(如FDA 21 CFR Part 11、NMPA相关法规):
电子数据需具备**审计追踪(Audit Trail)**功能,记录所有修改。
需进行系统验证,确保数据完整性。
源数据:原始记录,如病历、实验室报告。
CRF:根据源数据整理后录入研究数据库的表格,必须与源文件一致。
研究者培训:确保研究者正确记录数据。
监查(Monitoring):CRA定期核查源文件与CRF的一致性。
数据核查(SDV, Source Data Verification):抽查关键数据,确保准确性。
符合GCP和监管要求的电子签名(如数字证书)与手写签名具有同等效力。
源数据和源文件是临床试验的基石,直接影响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可溯源性。严格遵循GCP和**监管机构(如NMPA、FDA)**的要求,确保源数据的真实、准确,是保障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
对于医护人员、临床研究人员和CRA等从业者而言,深入理解源数据与源文件的管理规范,有助于提高临床试验的执行质量,并顺利通过监管核查。
(完)
参考文献:
ICH E6 (R2) Good Clinical Practice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版,N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