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所有原则中的最高准则,是一切临床试验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受益-风险评估原则
核心:预期给受试者带来的受益必须大于可能出现的风险。
实践:在试验开始前,伦理委员会必须严格审查方案,权衡试验的科学价值与对受试者的潜在伤害。任何情况下,受试者的安全和健康都优先于科学和社会的利益。
知情同意原则
核心:每一位受试者必须在充分了解试验的性质、目的、程序、潜在风险、受益以及其他可选治疗方案后,自愿做出参与决定。
实践:研究者必须使用受试者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充分解释,并提供书面的《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张需要签字的表格。当试验有重要信息更新时,必须重新获取受试者的同意。
保密原则
核心:必须保护受试者的隐私,其个人信息和数据应得到保密。
实践:通常通过使用受试者编号(如筛选号、随机号)来代替其姓名 initials 等个人信息,确保所有报告和数据库中的信息是匿名的。限制能够接触可识别受试者身份数据的人员。
伦理审查原则
核心:任何临床试验方案必须经过一个独立的伦理委员会(EC)或机构审查委员会(IRB) 的审查和批准。
实践:伦理委员会负责保护受试者的权益,他们审查试验的科学性和伦理性,并有权监督试验的进行。试验期间的任何方案修改、严重不良事件(SAE)都需及时向伦理委员会报告。
没有科学性和可靠性,临床试验得出的结论将毫无价值。
科学性(合理性)原则
核心:试验必须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基于充分的科学依据(如临床前研究数据),并经过严谨的设计。
实践:试验方案(Protocol)是指导整个试验的“宪法”,其设计必须能真正回答研究所提出的科学问题。
对照原则
核心:为了客观评价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必须设立对照组。
实践:对照组可以是安慰剂(Placebo)或当前标准治疗方法(Active Control)。通过对比,才能区分出试验药物的真实效果是来自于药物本身,还是自然病程、安慰剂效应或其他因素。
随机化原则
核心:受试者被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的机会必须是均等的,且不可预测。
实践:随机化可以避免研究者的主观选择偏倚,确保两组受试者在已知和未知的预后因素上分布均衡,使组间具有可比性。
盲法原则
核心:为避免受试者和/或研究者因主观期望而产生测量和评价偏倚,采用盲法。
实践:
单盲:受试者不知道自己的分组情况。
双盲:受试者和研究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最为常见)。
三盲:受试者、研究者和数据分析人员都不知道分组情况。
数据完整性原则(ALCOA+原则)
核心:所有试验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可靠和及时。
实践:数据记录应做到:
Attributable(可归因):可知数据是谁、在何时记录的。
Legible(易读):清晰可读。
Contemporaneous(及时):实时记录。
Original(原始):记录原始数据。
Accurate(准确):数据正确无误。
此外,还需具备:完整性、一致性、持久性、可用性。
合规性原则
核心:临床试验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如中国的NMPA、美国的FDA)颁布的法律法规和GCP要求。
实践:试验需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或备案),并遵循预定的方案执行。任何偏离都需记录和报告。
质量管理原则
核心:申办方和研究者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试验各环节符合方案和GCP。
实践:通过监查(Monitoring)、稽查(Auditing) 和视察(Inspection) 等多重手段,对试验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这些基本原则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保护和支持体系:
伦理原则是灵魂,确保了临床试验的人道主义方向。
科学原则是骨架,支撑起整个试验的严谨结构和可靠结论。
合规与管理原则是肌肉和皮肤,将理念和设计转化为规范、可操作的实践,并保护其免受外界干扰和内部错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