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一项临床试验前,须通知谁?—— 一份全面的沟通责任清单

作者:精驰医疗 来源:北京精驰医疗 发布时间:2025/8/27 10:05:20


终止一项临床试验是一项重大且复杂的决策,可能源于多种原因:有效性证据不足、安全性风险过高、入组困难、资金问题或战略调整等。无论终止原因如何,确保流程合规、透明且合乎伦理至关重要。其中,系统化、及时的通知是这一流程的核心环节。申办方必须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相关法律法规及试验方案本身的要求,有序地通知所有相关方。

一、 核心监管与伦理方:首先且必须的通知对象

这是法律和伦理要求的首要步骤,必须在正式终止决定做出后立即执行。

  1.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谁: 中国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及其下属的药品审评中心(CDE)。

    • 为何: 这是法定义务。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GCP,申办者提前终止临床试验的,应当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报告,说明终止原因。

    • 要求: 报告通常需要在决定后的一定时间窗口内(例如30天内)提交,并需遵循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2. 伦理委员会:

    • 谁: 批准该临床试验的机构伦理委员会(IRB/IEC)。

    • 为何: 伦理委员会负责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必须知悉任何可能影响试验进行或受试者福祉的重大事件。

    • 要求: 提交正式的“试验终止通知”,详细说明终止原因、后续受试者随访计划、数据处理方式等,以供伦理委员会审阅和备案。

二、 试验执行团队:确保操作中止与受试者安全

这是将终止决定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通知必须清晰、及时,以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操作。

  1. 临床试验机构与主要研究者(PI):

    • 谁: 所有参与试验的临床机构及其主要研究者。

    • 为何: PI和机构是试验现场的执行负责人。他们必须第一时间收到通知,以便立即停止招募新受试者,并启动对已入组受试者的后续处理流程。

    • 要求: 应通过正式函件或紧急会议进行沟通,并提供明确的终止时间表和后续操作指南(见下文)。

  2. 研究团队:

    • 谁: 合作研究者(Sub-I)、研究协调员(CRC)、研究护士等所有团队成员。

    • 为何: 确保指令传达到每一位执行者,保证所有试验相关活动(如用药、随访、数据收集)立即、统一地停止。

三、 受试者:权利与安全的最终守护

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健康是终止过程中最优先、最需要谨慎处理的任务。

  • 谁: 所有已入组但未完成试验的受试者。

  • 为何: 这是伦理和法律的双重要求。受试者有权知悉试验状态的变化。

  • 如何通知: 必须由主要研究者(PI)或其授权的熟悉受试者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 方式: 应采用受试者易于理解的语言,通常是一对一的面对面或电话沟通,并辅以书面通知。

    • 内容:

      1. 明确告知试验已终止。

      2. 解释终止的普遍原因(无需过于技术性),并强调这与受试者的个人参与或健康状况无关。

      3. 详细说明后续的医疗安排:是否提供替代治疗方案?如何安全地停止试验用药?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末次随访?

      4. 告知数据将如何处理,继续保障其隐私权。

      5. 提供联系方式,以便受试者有任何疑问或出现任何健康状况时进行咨询。

四、 内部与合作伙伴:维持运营与战略协同

  1. 内部团队:

    • 谁: 公司内部的临床运营、数据管理、生物统计、药物安全、注册、财务等所有相关部门。

    • 为何: 确保内部工作流同步停止,进行财务结算,并启动最终的数据清理、分析和归档工作。

  2. 合作伙伴:

    • 谁: 合同研究组织(CRO)、中心实验室、数据管理公司等第三方供应商。

    • 为何: 依据合同条款,立即终止服务,协商结算费用,并确保所有数据和材料的交接。

总结:通知工作的核心原则

终止临床试验的通知工作并非简单的“告知”,而是一个有组织、有顺序、负责任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原则是:

  1. 合规为先: 优先满足监管和伦理的硬性要求。

  2. 受试者中心: 一切以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为最高准则,沟通需充满人文关怀。

  3. 及时准确: 避免信息差导致的错误操作或谣言。

  4. 记录在案: 所有通知行为都应有书面记录和确认,形成完整的试验终止档案。

通过系统性地完成以上通知流程,申办方才能确保临床试验的终止过程平稳、合规、有序,最大限度地保护所有相关方的权益,并为未来可能的数据分析和申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