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中受试者依从性的评估方法

作者:北京精驰 来源:精驰医疗 发布时间:2025/8/18 9:53:35


在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依从性(Compliance/Adherence)是指受试者按照试验方案要求执行的程度,包括按时服药、遵守访视计划、完成各项检查等方面。良好的依从性是确保临床试验数据可靠性和研究结果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一、受试者依从性的重要性


  1. 科学有效性:依从性差会导致疗效评估偏差,影响统计效能

  2. 安全性保障:不按方案用药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3. 伦理合规性:保护受试者权益的重要体现

  4. 监管要求:GCP和各国法规对依从性有明确要求

  5. 资源效率:减少因依从性差导致的脱落和剔除,节约研究成本


二、受试者依从性的判断方法

(一)药物依从性评估

1. 直接测量法


  • 血/尿药物浓度检测

    • 优点:客观准确,可检测实际服药情况

    • 局限:成本高,受药物代谢个体差异影响

    • 适用:关键疗效终点或窄治疗窗药物

  • 生物标志物检测

    • 适用于有明确生物标志物的药物

    • 如:抗凝药物可测INR值


2. 间接测量法


  • 药物计数法

    • 计算公式:依从性(%) = (发放量-剩余量)/应服量 ×100%

    • 标准:通常认为≥80%为依从性良好

    • 注意:需警惕受试者"倾倒行为"(为表现良好而丢弃药物)

  • 电子监测系统

    • 智能药盒(如MEMS系统):记录每次开盒时间

    • 优点:提供用药时间和模式细节

    • 数据解读:可分析用药延迟、遗漏等情况

  • 处方记录核对

    • 适用于长期门诊试验

    • 通过药房配药记录验证


3. 主观报告法


  • 受试者日记

    • 简单易行但可靠性较低

    • 需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 问卷调查

    • 如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

    • 适合大型流行病学研究


表:常用药物依从性评估方法比较

方法 客观性 成本 适用阶段 主要局限
血药浓度 关键访视 代谢差异影响
药物计数 每次访视 可能作假
电子监测 较高 全程 设备成本高
受试者日记 日常记录 回忆偏倚
问卷调查 定期评估 主观性强

(二)访视依从性评估


  1. 访视准时率

    • 计算实际访视日期与计划日期的偏差

    • 通常允许窗口期(如±3天)

  2. 访视完成率

    • 完成的访视次数/方案要求的访视总数

    • 重要评估指标:关键终点访视完成情况

  3. 检查完成率

    • 各项方案要求检查的实际完成情况

    • 特别关注关键疗效/安全性指标的检查


(三)综合依从性评分系统

部分试验采用复合评分法综合评价依从性:


  • 药物依从性(权重50%)

  • 访视依从性(权重30%)

  • 检查完成度(权重20%)

  • 总分≥80分判定为依从性良好


三、影响依从性的关键因素

1. 受试者相关因素


  • 认知因素:对疾病和试验的理解程度

  • 心理因素:治疗期望、抑郁焦虑状态

  • 社会经济:教育水平、经济状况、交通便利性

  • 生活方式:工作稳定性、家庭支持系统


2. 试验设计因素


  • 访视频率:过于频繁会增加负担

  • 用药方案:给药次数多、方式复杂降低依从性

  • 不良反应:难以耐受的副作用导致停药

  • 预期疗效:感知无效时依从性下降


3. 研究机构因素


  • 医患沟通:良好的沟通提高依从性

  • 随访管理:提醒系统、人性化安排

  • 交通补偿:适当补偿提高参与积极性


四、提高依从性的策略

1. 试验设计阶段


  • 简化方案:减少每日用药次数,优化访视计划

  • 设置导入期:筛选期测试受试者基础依从性

  • 合理补偿:制定符合伦理的经济补偿方案

  • 电子化工具:整合用药提醒APP、电子日记


2. 受试者筛选阶段


  • 严格筛选:评估潜在受试者的依从性潜力

  • 深入知情:确保充分理解试验要求和重要性

  • 签署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3. 试验执行阶段


  • 强化沟通

    • 定期电话/短信提醒

    • 建立专属沟通渠道(如微信小组)

  • 用药辅助

    • 提供分装药盒

    • 配套用药日历和提醒工具

  • 人性化服务

    • 灵活安排访视时间

    • 提供交通协助或远程访视选项

  • 及时干预

    • 早期识别依从性下降迹象

    • 分析原因并针对性解决


4. 数据收集阶段


  • 多源验证:结合计数、血药浓度、电子监测等数据

  • 实时监测:中心化系统预警依从性风险

  • 定期评估:每个访视周期计算依从性指标


五、依从性数据的分析与报告

1. 统计分析考虑


  • 依从性集分析:比较不同依从程度亚组的疗效差异

  • 敏感性分析:评估依从性对主要结论的影响

  • 因果推断:注意区分"依从性效应"和"治疗效应"


2. 研究报告要求


  • 详细描述依从性评估方法

  • 报告各组依从性数据及比较结果

  • 分析依从性对疗效评估的影响

  • 讨论依从性不足的可能原因


六、特殊情况的处理

1. 依从性不足的受试者


  • 早期识别:通过监测数据发现依从性下降趋势

  • 根本原因分析:了解具体原因(如不良反应、个人困难)

  • 补救措施:根据原因采取针对性干预

  • 方案偏离报告:按要求记录和报告重大依从性问题


2. 疫情期间的依从性管理


  • 远程访视:采用电话/视频随访

  • 药物配送:提供邮寄服务

  • 电子数据:加强电子数据采集(EDC)和电子患者报告结局(ePRO)


结语

受试者依从性是临床试验质量的重要指标,需要采用多元化评估方法全程管理策略。理想的依从性管理应当:


  1. 预防性:通过优化设计和筛选减少潜在问题

  2. 主动性:早期识别和干预依从性下降

  3. 系统性:整合技术工具和人性化服务

  4. 科学性:采用客观可靠的评估方法


研究者应根据试验特点、受试人群特征和可用资源,选择适合的依从性评估和管理策略,确保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同时,在追求良好依从性的过程中,应始终将受试者权益和安全放在首位,避免过度干预。

专业提示:对于复杂试验或特殊人群研究,建议咨询临床试验方法学专家,制定针对性的依从性管理计划,并在方案中预先规定依从性评估标准和处理方法,以确保符合监管要求并提高研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