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受试者隐私权,不应将参加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的姓名全名填写在试验相关的文件中,特别是需向申办者提交的文件中,而只应使用姓名缩写。当受试者的姓名或其他证明身份资料(如就诊医院)被记录在受试者入选表格以及知情同意书中时,应由研究者保存这些文件。一旦入选试验,受试者将被分配给一个唯一的研究编号,这一编号就将作为该受试者的代号被填写在所有与之相关的试验文件上,同时这一编号也决定了该受试者所接受的试验治疗分配。研究者有责任保护受试者的隐私权,申办者将仅能收到带有受试者编号的试验文件。
在临床试验中尊重受试者隐私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符合伦理要求,也是保护受试者权益的重要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用于在临床试验中尊重受试者隐私:
一、信息保密原则
-
严格保密:受试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健康状况等敏感信息,都应得到严格保密。这些信息应被存储在安全的数据库中,并仅供授权人员访问。
-
匿名化处理:在数据分析和结果发布时,应对受试者身份进行匿名化处理,避免泄露其个人信息。
二、知情同意过程
-
详细告知:在知情同意过程中,研究者或其指定的代表必须向受试者详细解释试验的性质、目的、方法、可能的受益和风险,以及其他可选的治疗方法。这一过程应使用受试者或其合法代表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文字。
-
自愿参与:确保受试者在充分了解试验信息的基础上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应详细记录受试者被告知的所有信息以及受试者的自愿选择。
三、隐私保护措施
-
专用空间:在私密性好的诊室或专用房间(如“临床试验接待室”)中进行单独知情同意,以保证受试者可以无顾虑地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
-
编码与脱敏:使用“受试者鉴认代码”来记录受试者的身份信息,确保受试者的身份信息、疾病信息、生物样本信息等数据经过编码、脱敏处理。
-
资料管理:涉及受试者的研究资料应由专人管理,储存在有标识的带锁文件柜中。受试者的个人资料和原始医疗记录,只有研究医生或其他研究人员可以查询,其他人员禁止查阅。
四、法律与伦理规范
-
遵循法规:临床试验应遵循国际、国家或行业相关的法规和指南,如《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这些法规为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程序和要求。
-
伦理审查:试验方案必须接受伦理委员会的严格审查,以确保试验的科学性、伦理性和合规性。伦理委员会会评估试验方案是否充分考虑了受试者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五、技术保障
-
数据安全技术: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和安全存储措施,确保受试者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
区块链技术:探索和开发基于去中心化区块链的系统,以提高数据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六、持续监督与改进
-
监管机构监督:监管机构应对临床试验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确保受试者的隐私得到充分保护。
-
持续改进:根据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不断改进隐私保护措施,提高受试者隐私保护水平。
综上所述,在临床试验中尊重受试者隐私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信息保密原则、知情同意过程、隐私保护措施、法律与伦理规范、技术保障以及持续监督与改进等。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保护受试者隐私的完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