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试验中,随机化是一种设计方法,旨在减少偏误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它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减少人为的偏误,如选择性偏倚,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在临床试验中,随机化是确保实验结果真实反映干预措施效果的关键步骤,被广泛认为是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的“金标准”。
在对照试验中如果试验用药物被交替地分配给受试者,研究者很可能会猜到治疗结果并因此导致试验结果的偏差。通过对试验治疗的随机分配可避免研究者预知试验治疗的结果。最简单的制造随机程序的办法就是用计算机产生一个序列随机编码。在大型试验中,偶尔会发生连续几个受试者被分配了相同试验治疗的情况。这时,如果试验提前结束,就会导致每个治疗组患者数目的不均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进行分段(Block)随机,即每个随机段每个治疗组中包括相同的受试者人数(如以6分段随机时,每6个人中一定有3个在治疗组,有3个在对照组)。这样可以确保当试验在任何时间提前终止时,接受每组治疗的受试者入选基本相同(实际上,当试验结束时如果入选了6的倍数的受试者,两组的人数一定相同)。因此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为了保证每个中心内和各个中心之间的组间均衡性,每个中心均应分配至少一个随机段的随机码。
随机化试验的意义:随机化试验可以消除非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使得各种已知或未知的影响因素在两组中分布相同,有利于两组具有均衡可比性。